首页 > 悬疑小说 > 神农诡
第十三章 格凸河畔的古老传说(3)
       考察队的起居驻地位于格凸河景区附近的宗地乡,这是为了就近住宿节省来回时间。时值暑假,正好暂借当地“宗地民族中学”校舍作为大本营。虽说学校内也有教师宿舍,但考察队为了不侵扰老师们的生活,主动选择在课室内搭简易床解决住宿问题。学校的课室大多是上世纪七八年代建的老式房子,白墙灰瓦,条件一般。不过虽然外表有些简陋,室内倒也冬暖夏凉,住起来可是相当舒服。用姜赟的话:比睡帐蓬舒服多了。住宿条件差了点,伙食却丰盛得很。先不说当地政府本来就很重视这次考察活动,拔备了充足的经费,伙食大有保障。附近的村民知道考察工作对他们当地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于是对考察队关爱有加,那家杀猪,那家宰羊,那家婚庆寿宴,都不忘给考察队捎上一份。这不当天正好有户人家摆婚宴,客人还没开吃,主人家已经准备了一份,送到了考察队的厨师老梁那里。来得早不如来得巧,马如龙正好可以大饱口福。

       队员们一回到学校,厨师老梁师傅早已摆开了筵席,大伙洗了把脸,就吃了起来。正吃着,一位五十来岁模样、穿着朴实的村民笑容可恭地走了进来。“才开饭呢?哇,饭菜好丰富啊。”

       “这是村民办喜事,给咱们送来的。”姜赟连忙迎了上去,边说边给来人加了一个座位。“罗师傅您请坐。”

       三名蜘蛛人也随姜赟站了起来,分别跟来人打了招呼,罗艳萍叫他爹,黄大宝和王学忠都叫他师父。马如龙一下子明白了来者的身份。

       “有肉没酒怎么行,你看,我给大家带来了我们自家酿造的黄酒。”叫罗师傅的男人从身后提出一个酒酲来,约摸能装四五斤酒的模样。

       来人叫罗世科,是国家非物质文化蜘蛛人的传承人,乃蜘蛛人的祖师级人物。

       “太好了,罗师傅,你这酒来得及时,人来得更及时。”姜赟笑容可掬。

       “喔,这话怎么说?”

       “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私家侦探马如龙先生,这位是路瑶小姐,他们正好有问题向你讨教。”姜赟正愁不知怎样给马如龙介绍蜘蛛人和悬棺,罗世科这个蜘蛛人的祖师爷自动送上门来,他自然眉开眼笑。

       “私家侦探?”罗世科一脸狐疑,对于一个世居深山的农民来说,侦探这个名词显然相当陌生。

       “就是调查案子,他是我的朋友,对蜘蛛人和悬棺很感兴趣,你就帮忙给他介绍介绍吧,你知道我对这些也只是一知半解。”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那当然没问题。”

       “那就先谢谢罗师傅了。”马如龙举起酒杯,“来,我先敬您老人家一杯。”

       “不敢当,不敢当。”

       “干了。”马如龙一饮而尽。

       罗世科看到马如龙这么豪爽,也举起酒杯一饮而进。

       “马探长,罗师傅不但是蜘蛛人的传承人,还是我们考察队的名誉顾问,他是本地苗族的民俗专家,你有什么问题尽管问他吧。”姜赟对马如龙说道。

       “是吗,那太好了。那就请罗师傅给我介绍一下吧。”

       罗世科夹了块肉,往嘴里一送,边吃边说:“蜘蛛人本来是我们苗族的秘密,遵照以前的祖宗定下来的老规矩,是不能随便向外人说的,但现在时代不同了,什么都讲科学,我们的思想也应该进步,所以给你们讲讲也无妨。”罗世科自抿了一口酒,颇有点语重心长的味道。“要讲蜘蛛人和悬棺,首先就要讲我们苗族的历史。传说,我们祖先原来住在东方的富饶之地,是蚩尤的后代,在与黄帝的战争中被打败,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他的部族一部分归顺了黄帝,一部分不肯屈服的人被迫往南迁徙。大概在秦朝的时期,迁徙的族群中出现了一位出类拔粹的英雄,他就是‘亚鲁王’,他后来成为了我们这支苗族的首领,带领着族人一直迁徙到我们现在的这片土地上,在贵阳、安顺、麻山一带安定下来。后来又经过创世、立国、创业和发展等几个阶段,终于在这片土地上生了根,使族人安居落业,生活富足。‘格凸’一词苗语就是‘圣地’的意思,如果不是王庭所在,能叫圣地吗?”

       “嗯嗯。苗族的迁徙史的确有这样的传说。虽然这段历史目前几乎没有任何有力的考古学证据支撑,甚至在中国远古的神话传说里,亚鲁王的名字也相当陌生,但这几天我在湘西和黔东南地区从不同的专家口中都印证了这一说法。”

       “亚鲁王是蚩尤后裔在3000年前左右形成的一个有名的部落首领,历史上肯定是存在的,我们苗族有一部口述心传叫《亚鲁王》的民间史诗,听专家说是我国至今发现最长的苗族英雄史诗。”

       “哦哦。”

       “古人都有叶落归根的思想,虽然这片土地给我们带来了富足,但苗族人无时无刻不想着回到祖先的发源地——东方黄河的地方。于是亚鲁王告诫自己的子孙,我们的老家在黄河入海口的东方,以后你们老了,有力量的时候都要回到家乡去。就是现在回不去,留着你们的骨骸也要带回东方去。于是亚鲁王临死前吩咐部众,他的尸体不得入土,必须安放在悬崖之上,头朝东方——棺材两头也有大小之分,头部一边稍大,朝东,寓意魂归故里。他再三叮嘱,假如有一天部族能回归祖庭,一定要把他的骨骸带回去。我们本地的一个村寨,名字叫‘脚杆寨’,苗语发音为‘不这吾’,翻译成汉语是‘我要回家’的意思。迁徙后的苗族认为,他们终有一天要回到长江中下游的老家去的。这些历史,由于没有文字记载,所以都靠族人世代口耳相传。

       于是从那以后,族中老人死去,就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死后都不得‘入土为安’,一律采用悬棺葬,而且一律头朝东方。这就是我们祖传下来的规矩,这就是我们苗族人悬棺葬的由来。”

       “原来有来历的。”

       “其实不土葬可能还有现实方面的原因。我们苗族人认为,悬棺葬还有四个好处:一是防止仇人破坏老人的棺材;二是防止野兽的侵袭;三是便于长久保存;四是利于节约耕地。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第四项,我们这里都是山区,适宜耕种的土地本来就极为稀少,为了满足族人的粮食需求,能利用的土地都必须用作生产,尽量减少土地的浪费。基于此,便没有更多的土地可用来埋葬尸体,所以就只好放到洞穴里去。”

       “有道理。”

       “从此以后,一辈一辈的老人为了保存自己的尸体不受野兽或者水或者什么的侵害,又不愿入土为安,于是就要想办法把尸体运到悬崖上,保存到洞中。但由于很多山洞都位于高处,于是悬棺这种丧葬方式便被发明出来。悬棺的放置方式分为三种:一是木桩式,就是在峭壁凹入可避风处,凿孔插桩,把棺材架在木桩上面;二是凿岩式,凿岩为穴,置棺于内;三是自然洞穴式,利用岩壁天然缝隙或洞穴,直接把棺材摆在里边。前两种多出现在紫云县的格凸河河畔,后一种在平坝县桃花村和黔南惠水发现得比较多。自然洞穴式埋葬甚至至今还在延续着。”

       “嗯嗯。”

       “由于要采取悬棺葬,怎么把棺木搬到悬崖峭壁之上就成了一个难题。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族中选出一些身强力壮的年青人,训练他们攀爬之术,这就诞生了绝壁抬棺人这一独特的角色,这正是这些蜘蛛人祖辈们最早的任务。他们使用的方法是,每人每次背一块棺板,抬到悬崖上再进行组装,拼成一副完整的棺木,之后再把死者背上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专门负责安葬悬棺的一群人,也就是我们现在知道的‘蜘蛛人’。这是现代人给他们取的雅号,其实他们的身份并不止于此。随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累积,这个群体的人攀爬技术日臻成熟,在族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也不知道经过几代人之后,他们的地位得到不断提升,除了负责安葬悬棺,还多了一项责任,那就是管理族务和传承苗族传统。他们必须懂得丧葬的祭奠礼仪,因把尸体背到岩上去之后,还要为死者举行丧葬仪式。渐渐地,他们开始被称为‘魔公’,意思就是‘巫师’。这群被称为‘魔公’的人后来成了苗族人的精神领袖。出于权力的垄断,又或者是对外族的忌怕,他们定下规矩,‘魔公’必须子承父职,传男不传女,概不外传。”

       说到这的时候,罗艳萍不自觉地低下了头。

       “传到他们这一代,现在还能懂得这种祭祀的‘蜘蛛人’,只有如今的大宝一个人了。”罗世科把头朝向黄大宝,望了他一眼。”

       见众人望着自己,黄大宝显得有点不好意思。

       “当然了,这些都是以前的陈规陋俗,世道变了,我也不能冥顽不化,这不我就收了大宝和学忠两个徒弟。”

       “罗老您了不起啊!”马如龙赞叹道。

       “不敢当。其实我也是怕这门绝技要失传,现在社会变了,没几个人愿意学这种老技能了。以前从事蜘蛛人攀岩的本来是有几个家族在传承的,现在只剩下我这一支了,为了把技术保存下去,我也只好打破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传统,把技术传给了自己的女儿和外人。如果不这样做,有一天这些技术失传了,我更是对不起祖先。不传承下去,那些关于苗族先民们的古老秘密可能也就会永远消失,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罗老真是深明大义,这不但是一项技能,更是一种文化,消失了的确很可惜。”

       “罗师傅可不止只做了这些呢?”姜军插话。

       “还有什么?”马如龙问。

       “协助我们打开悬棺,解开悬棺守藏的千古秘密。”姜军答。

       “能具体些吗?”

       “我们这次来紫云除了摸底统计悬棺的数量外,更重要的是要看悬棺里到底有什么东西,作保护性的考察研究。这里有个亚鲁王的宝藏的传说,听说秘密就藏在悬棺里。而这些悬棺由于是苗族人的精神图腾,不要说外人,就算是本族人也不得擅近,所以千百年来都没有被打开过。正是由于有了这一层禁忌,悬棺才不至于象汉族人的坟墓一样屡遭盗挖,除了少数受到自然力量的损害,大多数至今保存完好。”

       “那太不容易了。”马如龙赞叹道,“你们打开了吗?有没有发现?”

       “当然有了,最后证实,悬棺可不象一般的棺材。”

       “哦,怎么样?”

       “当我们打开棺材的一刹那,全都被惊呆了。棺材里并不是只有死者的骨骸,更不只拥有一般的金银首饰等随葬品,里现还有一些奇特的东西。”

       “都有些有什么?”

       “刚才说过了,死者的头部都必须朝向东方,打开棺木后,这一点得到了证实。”

       “嗯”。

       “死者身上覆盖着一面绣着神秘图案的旗帜(配插图),旁边有蜡染、蜡刀,很显然,死者连工具都要带到冥界。再说这面旗帜,它到底是不是传说中的蚩尤旗,暂时还不明确。旗帜已经转给相关考古学家研究,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有答案。旗帜上的图案相当于一个太阳的团花,左右两侧有象蝴蝶一样的图案,图案的四角是花蔓,四边有象花又象结、象鸟又象虫的纹饰,具体是有什么,连当地人也说不上来。总之整体给人一种种生机勃勃印象,仿佛是一个跟着太阳走的图腾。”姜军说完拿出手机,给马如龙看旗帜的图片。

       “这肯定不是蚩尤旗。”马如龙边看边摇头。

       “何以见得呢?”

       “传说中的蚩尤旗是一面战旗,应该杀气腾腾才对,这面旗更象一团和气。”

       “你说的虽然有道理,但棺材的其他的东西,可不象你所说的一团和气。”

       “喔,还有什么?”

       “放着武器,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基本每个棺木都有。”

       “啊?”

       “惊奇吧?都说人死万事俱了,这里的人却还要兵器陪葬,这是不是很神奇?”姜赟表情夸张,“为什么死者的棺里会放着刀剑?难道这就是亚鲁王的宝藏?”

       “其实这还是跟我们苗族的信仰有关,刚已经说过了,我们虽然在这里安居落业,但时刻都希望重回东方。我们这里的老人死后,在以前是要做一系列的占卜仪式和供奉带血腥的祭品的,有条件的人家还要象征性的就地砍马。这是我们这里的一个已经传承了几千年的祭奠仪式。丧葬活动中,要宰一匹雄壮的马祭奠老人,这马谓之‘战马’,是送给亡人的坐骑,和马一起配备的还有四件和军事有关的物件:一是马鞍,二是战刀,三是弓箭,四是斗笠。当地的苗族人根据祖先传说,普遍认为当初他们所以离开长江中下游,就是因为在当时的部落战争中,坐骑的战马跑得太慢,影响了战争的胜利,于是,直到现在,每逢办丧事,就要宰一匹‘战马’给先人,给他们助跑。

       悬棺洞葬的一系列仪式与行为,并不是仅仅为了存放遗体、存放魂灵,而是为了通过世代的传承,传递给每一个古苗民知道,世代不忘‘回归中原,收复故土’的梦想与秘密计划。这些秘密一直由象我一样的一些特定的家庭保存着,我们能唱颂祖先带着密码的诗歌,能够攀岩走壁,并能主持县棺洞葬。先民们希望我们的这些子孙后代,不断积蓄力量,希望有一天能带着他们的遗体与胜利的辉煌回到东方,回到太阳升起的地方。”

       “打卦占卜、砍死战马、挥舞刀剑,出殡如同出征,这些仪式倒象蚩尤遗风。”马如龙若有所思。

       “是啊!”姜赟点头示意。“为什么要将刀剑等武器作为随葬品放入棺材?那一面覆盖在死者身上的旗帜又象征着什么呢?这些现象很奇特,非常值得研究。”

       “我想这可能是因为古代苗人受汉人的排挤有关的。试想,在若干年前,一支战败了的蚩尤部落,一路迁徙,通过无数代的颠沛流离,最后到达了贵州山区,在这里停住了脚步,开始休养生息。但由于经常受到外族的侵略,他们的战争之弦必须时刻处于绷紧状太,时刻准备着战斗。而在和平时期,他们也不敢松懈,暗自准备着武器、粮草与财物,渴望有一天能打回东方,恢复故土。把兵器藏在棺材里,除寓意至死都要恢复故土之外,也是为了逃避统治者的耳目。你想有谁会想到棺材里会藏着兵器呢?”马如龙说道。